0%

1、一个人心里越喜悦、越自信,就越容易忘记大笑,相反地,他的脸上持续浮现着一种睿智的微笑,可见他对美好人生中隐藏的不胜枚举的快事不胜惊喜。

2、我们有时对别人的冷漠态度,通常被解释为我们的冷酷无情或性格缺陷,其实,它常常只不过是我们精神疲乏的表现。在精神疲乏时,别人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我们对于自己来说一样,都是无所谓的,甚至是令人厌烦的。

3、最易受伤却又不可战胜的就是人类的虚荣心:它的力量正是在受伤中成长,最终能变得无比巨大。

4、在孤独中,孤独者将自己吃得一干二净,而在群体中,他被众人吃掉。现在,你选择吧。

5、对于纯粹的认知者而言,知识无关紧要。

阅读全文 »

1,一个人必须拥有一件东西:不是一种生性轻松的感觉,就是一种通过艺术和知识而变轻松的感觉。

2,将激情指向事物的人,会从他对个人的激情中取走许多烈火。

3,以小恩小惠给人以大欢喜,这是伟人的特权。

4,如果一个人习惯于不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却始终给予,那么他的行为就是不自觉的高尚。

5,“喜欢做事”,其实是通过一件事来喜欢自己。

阅读全文 »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1932年 于 奥地利

1,个体心理学:身体与心理是一体的。(个体是无法分割的.整体的我)
  A,人格的一致性与统一性:生活形态管辖所有表现形式,整体统治部分。所谓的统一性,指所有表现形式都受着一个原则的管辖。
  B,个体对自己本身和环境的观念决定他的行为:每一个个体的行为朝向解决生活中不断变迁的问题。
  C,单一动力:个体在问题的解决中追求成功,这种追求牢固在生活中的每一结构,但对于成功的判定视其观念而定。个体心理学评估这些个别成功的标准是以提升人类的福祉与发展而定,因为个体心理学发现个人所面对的那些问题只能以充分的社会兴趣才能解决。
  D,每一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个概念以生活方式呈现出来。
  E,社会兴趣就像人所有的内在潜能,它的发展跟个人自我一致的生活方式具有一致性。
  F,生活方式起于孩童时特有的创造性力量,也就是从他所知觉到的世界以及知觉到所谓的成功。

2,虚构目的论:由个人信念构成,为一种想像的中心目标,引导人们的行为。(由现在赋予过去意义)

阅读全文 »

一、内容:(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二、作为逻辑三大基本规律的原因:
  1、最普遍地适用于各种概念、命题、推理和论证;
  2、正确的思维应当具备确定性、无矛盾性和明确性,而三大基本规律集中反映之;
  3、逻辑规律是思维规律,逻辑三大规律是总结的结果;

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
  1、内容: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既“A就是A”;
  2、要求: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概念都要确定,并保持自身的同一,不得随意变更;
二、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1、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并用一个概念代替已经使用的另一个概念;

阅读全文 »

文 / 朱光潜

朋友,你问我一个青年应该选什么样一个标准,做努力进修的根据。

我觉得这问题很难笼统地回答,因为人与人在环境、资禀、兴趣各方面都不相同,我们不能定一个刻板公式来适应于每个事例。

不过无论一个人将来干哪一种事业,我认为他都需要四个条件。

头一项是运动选手的体格。

我把这一项摆在第一,因为它是其他各种条件的基础,我们民族对于体格向来不很注意。

无论男女,大家都爱亭亭玉立、弱不禁风那样的文雅。尤其在知识阶级,黄皮刮瘦,弯腰驼背,几乎是一种共同的标帜。说一个人是“赳赳武夫”,就等于骂了他。

阅读全文 »

文 / 莫言

有句俗话说:吃人家的嘴短。这个意思很明白,但仅仅有这点意思那简直不算意思,我的意思是说吃人一棵胡萝卜所蒙受的耻辱哪怕用一棵老山参也难清洗。

举个例子来说,那年我像傻瓜一样混进首都北京后,恨不得见到动物就要点头哈腰表示友善,但北京动物的凶猛程度是地球上有名的,哪怕是一条浑身污垢的野狗,也比外省的狗要神气许多。那猖狂的吠声里毫不掩饰地透露出京狗的优越感,狗尚如此,何况人乎?

话说那一年,在一家又脏又破的似乎是纯种老北京人开的冷面馆子里,苍蝇横飞,一头眼角生眵的狗趴在所谓的柜台边上,很不友好地看着我,好像我不是来吃饭,而是来抢劫。我诚惶诚恐地把一块我舍不得吃的肉片扔给它,我虽然嘴没说话,但我的心在说:“狗啊,尊敬的狗,不要用这样的仇视的眼光看我,我知道北京是你们的北京,首都也是你们的首都,我知道你们十分讨厌外地人来北京混事,但这也是组织上让我们来的嘛。给你块肉吃,借以表示我的敬意和歉意,希望您能宽容一点,我不过是暂时居留此地,随时都会回去。”狗呢,恼怒地叫了一声,好像我扔到它面前的不是肉片而是一枚炸弹。老板娘怒气冲冲地说:“干什么?干什么?吃饱了撑得难受是不?丫挺的个傻×看你那操行……”

阅读全文 »

2014年7月28日

去年在纽约的时候我见过一次汉学家金介甫(Jeffrey C.Kinkley),他是《沈从文传》(The Odyssey of Shen Congwen)的作者。1977年金介甫以《沈从文笔下的中国》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来经过几次扩充,成为公认最为详尽的沈从文传记。

金介甫在纽约皇后区一个小大学里教书,办公室大概只有四五个平方,开着极小的小窗,我在排山倒海的资料中勉强坐了下来。他六十几岁,秃顶,离婚,独自住在新泽西州,每次往返学校需要七个小时,需要开车转火车转地铁再转公交车。聊到最后,我忍不住抛弃礼貌,去关心他的生活,问他那本《沈从文传》1999年引进中文版时到底拿了多少版税,金介甫茫然地说:“没有版税啊,就是出版社请我吃了两顿饭。”然后我又问198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在美国卖了多少本,他高兴起来:“五百本!这是汉学界的畅销书!”坐车回家的时候我想,这个人真适合为沈从文写传。

阅读全文 »

概要

“傍晚时分,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
——《沉默的大多数》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黄金时代》

在我看来,春天里一颗小草的生长,它没有什么目的。风起时一匹公马发情,它也没有什么目的…我要抱着草长马发情的伟大真诚去做一切事,而不是在人前羞羞答答的表演。
——《三十而立》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