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心理学概要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1932年 于 奥地利
1,个体心理学:身体与心理是一体的。(个体是无法分割的.整体的我)
A,人格的一致性与统一性:生活形态管辖所有表现形式,整体统治部分。所谓的统一性,指所有表现形式都受着一个原则的管辖。
B,个体对自己本身和环境的观念决定他的行为:每一个个体的行为朝向解决生活中不断变迁的问题。
C,单一动力:个体在问题的解决中追求成功,这种追求牢固在生活中的每一结构,但对于成功的判定视其观念而定。个体心理学评估这些个别成功的标准是以提升人类的福祉与发展而定,因为个体心理学发现个人所面对的那些问题只能以充分的社会兴趣才能解决。
D,每一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个概念以生活方式呈现出来。
E,社会兴趣就像人所有的内在潜能,它的发展跟个人自我一致的生活方式具有一致性。
F,生活方式起于孩童时特有的创造性力量,也就是从他所知觉到的世界以及知觉到所谓的成功。
2,虚构目的论:由个人信念构成,为一种想像的中心目标,引导人们的行为。(由现在赋予过去意义)
3,自卑感:人的行为受自卑感影响,是追求卓越的驱动力,非病态象征。
4,生活型态:幼年经验中为了克服自卑感,而形成独特的生活方式,反应个人的信念与处理事情。
5,家庭星座:个人的心理状态因出生序而有所不同,影响每个人认为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对成人后的人际互动有影响。
A,老大:值得依赖
B,老二:超越者
C,排中间者:被压迫者或协调者
D,老幺:独特者
E,独子:小大人
6,人生任务(D,E为阿德勒学派学者Mosak、Dreikurs补充)
A,友谊(friendship):与他人建立关系
B,工作(work):对社会做出贡献
C,爱情与家人(love):维持亲密
D,自我接纳:与自己安然相处
E,价值观、生命目标、宇宙观:发展精神层面
7,社会兴趣(社会意识)
A,个人关心、关怀他人福祉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个人寻求超越的核心。
B,指个体觉知到自己是人类社会的一分子,以及个体在处理社会事务时的态度,包括:为人类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C,随着社会兴趣的培养,自卑与疏离感会渐渐消失。
D,人们由共同参与活动与互相尊重而表达出社会兴趣,此时他们是往生命的光明面发展,而未具社会兴趣的人会变得沮丧,生活在黑暗面。
人依社会兴趣发展状况可分成四种类型。
- 统治-支配型(高活动、低社会兴趣)
- 社会利益型(高活动、高社会兴趣)
- 逃避型(低活动、低社会兴趣)
- 索取-依赖型(低活动、高社会兴趣)
8,课题分离:不介入课题.给予支援与建议但不强制执行
9,此时此刻:人生不是一条线,人生是一连串的点,最关键的一刻就在“此时、此刻”。
@zh.wikipedia.org